10月29日下午,南京农业大学第五届“百人应急救护计划”培训在滨江校区圆满结束。作为该校区首次开展的规模化应急救护专项培训,活动自启动以来便得到师生积极响应,最终共有86名参训学员顺利完成全部课程,成功取得应急救护培训证书,为校园应急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注入新活力。
本次培训采用“理论+实践”的科学教学模式,内容聚焦校园及日常生活中高频应急场景。授课过程中,讲师们通过真实急救案例复盘、动态图片解析、实操视频演示等多元形式,系统讲解心肺复苏术(CPR)的按压位置、频率与深度标准,详细示范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的开机、电极片粘贴、除颤操作流程,同时针对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场景,手把手传授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成人、儿童操作差异要点。
培训实操环节在滨江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音乐厅开展。面对专业的急救模拟设备,学员们热情高涨、积极性十足,纷纷主动上前尝试操作。在红十字会讲师的一对一指导下,大家认真纠正按压姿势、调整呼吸配合节奏,反复练习AED模拟除颤与海姆立克急救动作,遇到疑问及时提问,现场学习氛围浓厚。从理论知识的专注聆听,到实操技能的反复打磨,学员们全程保持高度投入,充分展现出对掌握应急救护技能的迫切需求与认真态度。

此次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首次应急救护培训的成功举办,不仅填补了该校区规模化应急救护培训的空白,更让86名学员具备了基础的应急救护能力,为构建平安校园、提升师生应急防护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依托“百人应急救护计划”,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常态化开展,让更多师生掌握守护生命的“硬核技能”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为进一步完善校园应急救护硬件保障,与应急救护培训形成“技能+设备”的双重守护,南京农业大学于近期在卫岗、浦口、滨江三个校区新增7台AED急救设备,目前三校区AED急救设备总量已达11台。其中,滨江校区作为此次培训的举办地,新增AED急救箱数量最多,共4台,分别设置在公共教学楼E座大厅、诚苑1舍门口、诚苑4舍背面(近1号门足球场)及朴苑1舍门口,覆盖学生日常学习、生活、运动核心区域;加上校区原有的2台(分别位于体育田径场看台大厅、体育馆B129),滨江校区现已形成“6台AED覆盖关键区域”的应急保障网络。卫岗校区新增的2台AED急救箱位于南苑13舍、北苑7舍门口,浦口校区新增的1台则设置在学生公寓14号楼门口,均精准覆盖宿舍密集区域。
学校后续将通过校园地图对11台AED急救箱的位置进行明确标识,方便师生快速查找。同时,结合此次培训中讲解的AED操作要点(打开设备-粘贴电极片-分析心律-按需除颤),进一步引导师生熟悉设备使用流程。AED作为可被非专业人员操作的心脏骤停急救设备,能在黄金抢救时间内为患者争取生机,此次设备新增与培训开展的同步推进,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师生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,也让“平安校园”建设从“技能储备”到“硬件落地”形成完整闭环,为师生生命安全筑起更坚实的防线。